兴平市,古称槐里、金城、废丘 [23],陕西省辖县级市,由咸阳市代管,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接咸阳市秦都区,南临渭河与周至县、鄠邑区相望,西邻武功县,北依莽山与礼泉县、乾县接壤,总面积508.94平方千米。兴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 [2]截至2025年7月,兴平市下辖5个街道、8个镇。 [4] [40]市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县门街东路27号。 [2]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常住人口47.96万人。 [39]
汉,置槐里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 [1]唐,因“兴平军”讨伐安史之乱有功,改金城县为兴平县。 [2]1993年,撤销兴平县,设立县级兴平市。 [2]是陕西省园林城市 [16]、“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7]、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18]、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19]、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1]、陕西全域旅游示范区、陕西省十强县。兴平市境内原始社会村落遗址7处,有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2]境内主要景点有:黄山宫、杨贵妃墓、茂陵、兴平北塔、清梵寺塔。
2024年,兴平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10.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1:42.5:45.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4%、59.2%、3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64662元。?? [39]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前9世纪初,西周懿王时,王室衰,北方猃狁族强盛,对镐京威胁很大。懿王二年(前908年),都城从镐京(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迁至“犬丘”(今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平王姬宜臼元年(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东周。东周以后,犬丘属秦国之地,改名“废丘”。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确立郡县制,废丘置县,并在京畿置内史。废丘属内史管辖。子婴元年(前206年)2月,项羽入关,大封诸王。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汉王刘邦怨项羽背约,五月领兵袭雍地。八月,塞王、翟王降汉,废丘章邯被汉兵围困。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引水灌废丘,章邯兵败自杀,废丘归属汉王管辖。高祖三年(前204),改废丘县为槐里县,属中地郡辖。九年,废中地郡,复属为内史辖治。建元二年(前139),在槐里县茂乡为武帝修建陵墓。前73年,宣帝在茂乡建“茂陵县”。与槐里县同属右内史辖。后又改为右扶风辖。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改汉为“新”,改槐里县为槐治县,改茂陵县为宣城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槐里县、茂陵县,把右扶风治所由长安迁到槐里县。
南北朝,槐里、始平先后归北魏、西魏、北周管辖,仍属雍州始平郡,右扶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撤销始平郡,复名右扶风,治所由槐里迁至长安,辖始平、槐里。北魏永安元年(528年),始平县隶属扶风郡。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撤销槐里县,并入始平县。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始平县仍属扶风郡辖。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扶风郡,始平县改属京兆郡,后始平县又改属雍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雍州,京兆郡辖始平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设州,改京兆郡为雍州,辖始平县。武德三年(620年),划始平县西部,在长宁设扶风县,归稷州辖。贞观元年(627年),撤销稷州和扶风县,扶风辖地归始平县。同时全国划分为关内等十道,道下设府(州),府下设县。始平县属关内道京兆府。天授二年(691年),复置稷州,辖始平县。大足元年(701年),又废稷州,始平县复属雍州。景龙二年(708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至德二年(757年),改金城县为兴平县。
元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辖兴平。至元十八年(1281年),又从其中分出甘州路,设立甘肃行中书省;二十三年(1286年),又分出成都、广元、顺庆、重庆路设立四川行中书省;原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改为陕西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辖兴平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辖兴平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兴平。
清顺治元年(1644年),陕西沿明治仍为一省。康熙二年(1663年),陕西省下设西乾鄜、潼商、凤豳、延榆绥和陕安五道。兴平县属西乾鄜道的西安府辖。
民国初期,兴平县隶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兴平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8年)又设立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辖兴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陕西省调整各行政督察区辖县,兴平为第十八绥靖区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兴平县解放。
1950年5月至1952年,隶属咸阳专区。
1953年,撤销咸阳专区,由宝鸡专区辖。
1956年,撤销宝鸡专区,由省直辖。
1958年,扶风、武功并入兴平,直属省辖。
1961年9月,复分设扶风、武功、兴平三县。10月,设立咸阳专区,辖兴平。
1983年,改咸阳行政专署为咸阳市,辖兴平县。 [1]
1993年,撤销兴平县,设立县级兴平市。 [2-3] [32]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58年,划兴平渭河以南的富仁乡、宋滩乡归周至、户县。
1965年,划礼泉县史德公社上堡大队137户归属兴平县管辖,改称新堡子大队。 [1]
1984年,马嵬镇将原安家大队调为安家、庞家、千户三个村委会;原南留大队,调为南一、南二两个村委会。赵村乡将原赵村大队调为赵一、赵二、赵三、赵四、赵五五个村委会;原桑园大队中分出仁都村村委会;将原新民大队调为西温阳坊、赵官两个村委会。店张镇将原西张大队调为东西张、西西张两个村委会。南市乡调原勤俭大队为依将、费家庄两个村委会。
2011年,撤销阜寨乡、田阜乡,设立阜寨镇;撤销丰仪乡,设立丰仪镇,撤销汤坊乡,设立汤坊镇;撤销西吴镇、马嵬镇,设立西吴街道、马嵬街道。
2021年6月,南位镇移交回兴平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7月,兴平市下辖5个街道、8个镇: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街道、西吴街道、马嵬街道、赵村镇、桑镇、南市镇、庄头镇、南位镇、阜寨镇、丰仪镇、汤坊镇。 [4] [40]市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县门街东路27号。 [2]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兴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8°17′49″~108°37′7″,北纬34°12′50″~34°26′53″之间。东接咸阳市秦都区,南临渭河与周至县、鄠邑区相望,西邻武功县,北依莽山与礼泉县、乾县接壤。 [2]东西长28.82千米,南北宽22.95千米, [1]总面积508.94平方千米。 [2] [33]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24%,占咸阳市总面积的4.97%。 [1]
兴平市人民政府
地质
渭河断陷盆地北部区的基底为下古生界岩层,埋深为海平面下5700米(即地面下6000米深处),其上覆盖为新生界的第三系及第四系,厚3000~5700米。
地形地貌
兴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可分为一川一塬两个类型区。即南部渭河阶地区,海拔390~460米;北部黄土台塬区,海拔460~541.8米。全境从北向南呈降阶梯状倾向渭河,覆盖物系第四纪冲积、风积物。 [2]
气候
兴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差较大,易出现严重的寒潮、霜冻,且多大风、浮尘天气,常出现春旱。夏季季风强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季节,炎热多雨,常伴有大风,降水多以暴雨和雷阵雨形式出现。秋季易形成准静止锋,出现初秋的连阴雨秋汛期。年平均气温11.6℃,年降水量584.7毫米。无霜期平均218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065.2小时。 [2]
水文
渭河,沿兴平境内南缘自西向东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陇西、漳县、武山、甘谷、天水、宝鸡、眉县、兴平、咸阳、西安、渭南、华县、华阴,至潼关港口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934平方千米,在本市为过境河,西从桑镇的西桥村入境,流经永流、马家、建坊、吴耳、郭公、高家、北张、东马村南,从仪空、蔡西村开始向东北经蔡东、千佛、张耳、高王、塔耳、何孔、马坊、田南村南至段家村东出境,进入秦都区。市境内长30.5千米,流域面积473.20平方千米。 [1]
土壤
兴平市土壤有4个大类,8个亚类,15个土属、32个土种。土壤分布除有生物、气候带(土壤地带性)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人类活动以及母质、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影响(土壤的区域化变化);全市从北向南依次为垆土―黄土―垆土―潮土―淤土。土地利用率高,缺乏后备资源。 [1]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兴平市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两部分,其中地表水资源又可分为大气降水和渭河来水。地表水自产径流量2567.63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50.6毫米,人均占有自产地表水资源50.79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自产地表水资源量47.4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下水资源主要分为北部黄土台塬和南部渭河平原,平均水资源总量16801.88万立方米/年,其中黄土塬区6736.49万立方米/年,渭河平原区10065.39立方米/年。渭河过境水多年平均54.38亿立方米,由于地形条件所限,没有直接开发利用,其主要作用是补给漫滩和一级阶地的地下水。 [2]
土地资源
兴平市土地总面积50894.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880公顷,园地6861.03公顷,林地350.7公顷,草地196.0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958.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54.4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37.14公顷,其他土地256.3公顷。 [2]
生物资源
兴平市森林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历史人为活动频繁,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多为近年营造的小片人工林、四旁树木。乡土树种有国槐、臭椿、柳树、白杨、榆树、桑树、楸树、梓树、构树、刺槐、泡桐、核桃、枣、柿子、侧柏等,引进树种有雪松、油松、白皮柏、桧柏、圆柏、刺柏、龙柏、悬铃木、栾树、广玉兰、白玉兰、女贞、红叶李、水杉、石楠等。林业生产主要以路渠绿化、绿色家园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为主。兴平家畜家禽主要以猪、牛、羊、鸡等为主,兔、鹅、鸭、梅花鹿等亦有少量饲养。 [2]
矿产资源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2年末,兴平市总户数165001户;总户籍人口597048人 。根据上级 统计部门反馈结果:全市常住人口48.91万人,城镇人口30.9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3.4%。 [35]
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总户数164545户;总户籍人口589955人。根据上级统计部门反馈结果:全市常住人口47.96万人,城镇人口32.0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6.80%。 [39]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2年,兴平市地区生产总值301.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3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比重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7亿元,增长4.8%,占生产总值48.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9.21亿元,增长3.6%,占生产总值39.5%。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1:48.43:3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 12.96% 、53.05% 、33.9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61556元。 [35]
2024年,兴平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10.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8亿元,增长3.2%,占生产总值比重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2亿元,增长6.6%,占生产总值4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0.72亿元,增长4.0%,占生产总值45.4%。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1:42.5:45.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4%、59.2%、3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64662元。 [39]
2024年,兴平市新增工商注册企业(公司)669户,新增个体户3239户。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86.70亿元,占GDP比重为60.2%。实现一般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0081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256万元,占收入的62.4%,同比下降16.5%。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380001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940万元,同比增长6.9%;公共安全支出11153万元,同比下降6.1%;节能保护支出13051万元,同比下降15.5%;教育支出64855万元,同比增长2.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04万元,同比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136万元,同比下降9.7%;卫生健康支出26065万元,同比下降24.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533万元,同比增长2.2%。从支出结构看,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等民生支出资金达316733万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4%。 [39]
2024年,兴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4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40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4元,增长7.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49人。 [39]
第一产业
2024年,兴平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1.30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农业产值41.91亿元,同比增长3‰%;林业产值0.51亿元,同比增长18.4%;牧业产值12.99亿元,同比下降7.5%;渔业产值0.53亿元,同比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11.7%。 [39]
2024年,兴平市肉类总产量1.80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猪肉1.47万吨,同比增长1.5%,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81.7%;禽蛋产量1.45万吨,同比增长1‰%。年末牛存栏0.66万头,同比下降3.6%。牛出栏0.35万头,同比增长7.6%;猪存栏14.19万头,同比增长1‰%;羊存栏1.02万只,同比增长7.4%;家禽存栏163.26万只,同比下降6.2%;奶类产量1.28万吨,同比下降18.4%。 [39]
2024年,兴平市化肥施用量(折纯)26158吨,同比增长5.1%;农药使用量158.40吨,同比下降0.1‰%;农用柴油使用量4083吨,同比下降1.1%。 [39]
第二产业
2024年,兴平市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增长,截止202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库173户(不含军工),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0.80亿元(不含军工),同比增长10.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较上年同期增长5.0个百分点。 [39]
2024年,兴平市按支柱产业产值分布看:全年支柱产业产值301.3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能源化工工业产值91.49亿元,同比下降6.4%;食品工业产值128.54亿元,同比增长13.3%;纺织服装工业产值14.43亿元,同比下降9.0%;建材工业产值25.33亿元,同比增长29.6%;装备制造工业产值41.17亿元,同比增长33.4%。 [39]
2024年,兴平市按能源和非能源工业划分看:能源工业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8.6%;非能源工业产值316.47亿元,同比增长10.0%。 [39]
2024年,兴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完成283.38亿元,同比增长6.1%,产销率达88.3%。 [39]
2024年,兴平市从增加值行业划分看:全市工业增加值97.3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0.30亿元,同比增长87.5%;制造业增加值94.46亿元,同比增长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增加值2.55亿元,同比下降5.4%。 [39]
2024年,兴平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02.53亿元,同比增长11.3%;利润总额0.04亿元,同比下降97.2%;税金总额(不含所得税)5.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 [39]
2024年,兴平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2.57亿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2.6%(按不变价计算);房屋新开工面积125973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7578平方米,同比下降18.5%。 [39]
第三产业
2024年,兴平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12.45亿元,比去年同期同口径增加0.13亿元,同比增长(按不变价计算)1.0%。 [39]
2024年,兴平市限额以上商贸在库企业104户,其中,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9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83亿元,同比增长1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82%。从行业划分来看,全社会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6.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 [39]
2024年,兴平市累计接待游客541.03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7.6%。 [39]
2024年,兴平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3.57亿元,较年初增加24.7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04亿元,较年初增加35.53亿元,同比增长10.3%。各项贷款余额179.72亿元,较年初增加19.31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中长期贷款82.17亿元,较年初增加4.00亿元,同比增长5.1%。 [39]
2024年,兴平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1856.28万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15638.54万元。其中人身险累计收入29017.38万元,赔付支出7032.54万元,财险累计收入12838.9万元,累计赔付支出8606万元。 [39]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普通中学数29所,在校学生数24132人,较上年同期增加956人;小学校数60所,在校学生数30640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022人。各级学校专职任课教师4350人,较上年同期减少760人。全市规范化幼儿园94个,普惠性幼儿园87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2.6%。在园幼儿数11447人(全口径公、民办合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39]
文化事业
2024年,兴平市文化馆对外开放累计接待参观群众7万人次以上,线上线下服务群众30万人次,新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3个。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04场,承办咸阳市2024年“春季”村晚。完成茂陵5A级景区创建工作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完成博物馆陈列提升改造,“汉风唐韵”文旅品牌焕新升级。非遗文创“土布扎染”系列作品成功入选由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咸阳市文联举办的2024年咸阳市迎新春民间艺术精品展。 [39]
体育事业
2024年,兴平市体育场馆累计接待服务群众40万人次以上。成功筹办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组队参加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勇夺县区组、妇女组团体一等奖;加大对体育市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 [39]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共有床位2791张,医生1464人,护士1554人(其中我市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床位950张,医生434人,护士553人)。全市2024年度内共出生2547人,死亡3192人,人口出生率为4.6‰,自增率为-1.2‰,性别比109,出生统计准确率达到98%以上,全年人口质量指标在预测范围以内。 [39]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03897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021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6595人。全市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6424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09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93146人。全市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7860人。工伤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46982人。 [39]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末,兴平市公路客运量18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423万吨,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4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5万人次。市辖区实有出租汽车250辆,境内公路里程1515.71千米。 [39]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地名由来
唐至德二年(757年),因“兴平军”讨伐安史之乱有功,改金城县为兴平县。 [2]
方言
兴平方言属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兴平方言的主要特点有:古汉语入声字在兴平方言中的分派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兴平方言无古汉语尖音的保留,北乡原区的店张、南位、南市、马嵬等乡镇尖团不分,而城关等地把中古汉语精清从三母逢齐齿呼的字读作[ti- t’i-]。n:l两声母在兴平方言中的分混呈复杂状况。 [1]
风俗
弦板腔
弦板腔也叫“板板腔”,是兴平市主要得地方剧种之一。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击鼓乐器“板子”而得名。流行于乾县、礼泉、兴平及陇东地区,为陕、甘两省群众所喜闻乐见。
据考证,皮影戏“弦板腔”,起源于宋代。清嘉庆五年(1800)前后,“弦板腔”与“道情”同台演唱,而后独台演出,形成独特剧种。
葬父需舅三锨土
千阳有一个尊老习惯,儿子葬父需要父亲的舅家人负责:父亲病危,给他舅家打招呼,舅家人听到消息及时来探望病人,听病人安排后事;父亲死后,儿子穿上孝衣跪在舅家门首报丧,舅家人马上赶来吊唁,还要详细察看是不是正常死亡,寿衣、棺材好不好;当父亲的棺材下落到墓穴后,儿子跪在墓前双手将锨举在头顶,舅家人接过锨向墓穴铲三锨土,随后其他人才动土埋葬,如果舅家人不铲三锨土,死者就不能埋葬。葬父是这样,葬母要母亲娘家作主,其办法与葬父一样。
三锨土简单朴实,但关系重大。在封建社会里人剥削人、压迫人的事常有发生,有的人常常死于非命,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社会上渐渐形成了一种监护办法,“儿有舅家,女有娘家”,约定俗成。
抓周
抓周”又叫“试儿”,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拜干亲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综述
兴平市境内原始社会村落遗址7处,有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全市古迹文物210处6548件,其中34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2]
茂陵
茂陵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李夫人等陪葬墓20余座,馆藏文物5150余件,国宝文物14件,占咸阳市国宝总数的70%。1961年,茂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城西的马嵬坡。唐天宝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嵬坡,以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
兴平北塔
兴平北塔,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北寺巷。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历经唐、宋、明、清多次修葺。
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菱角牙子。层间迭涩出檐,第一至三层檐下隐作斗拱。塔顶残毁。
兴平霍去病墓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兴平辣椒
兴平辣椒,陕西省兴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兴平市素有“辣蒜之乡”的美称,辣椒和大蒜属于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漫长的栽种过程中,经不断选择培育,兴平辣椒形成了色泽鲜红、椒身细长、肉厚籽多、皱纹均匀的鲜明特征。成熟后的兴平辣椒,颜色鲜红亮泽,椒肉肥厚,干椒皱纹密而均匀,辣香浓郁,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
2025-08-05,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平辣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9]
兴平大蒜
兴平大蒜,陕西省兴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平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兴平就有大蒜生产。兴平大蒜生产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大蒜的最佳适生区。兴平大蒜蒜皮紫红色、整齐美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及钙、镁等微量元素。
2025-08-05,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平大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10]
兴平关中黑猪
兴平关中黑猪,陕西省兴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平地形北高南低,南沿渭河分为渭河冲积平原和黄土台塬两个地区,高差50-70米,适宜生猪生产养殖。兴平市在二十世纪50年代引进巴克夏、约克夏及苏联大白猪与八眉猪进行杂交改良。兴平关中黑猪被毛黑色,具有头轻、体长、两耳向前,背腰平直,腹线上收,体躯圆,臀部丰满、四肢健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乳头7对以上的特点。兴平关中黑猪肉色红润,大理石纹明显。
2025-08-05,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平关中黑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兴平油桃
兴平油桃,果面洁净、色泽鲜艳、果肉红中透白、果味香甜。
兴平市西吴镇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北依茂陵,南濒渭水,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油桃生长的最适宜区。来祁寨村位于西吴镇北部塬区,2000年开始种植,大棚油桃和露地油桃种植面积近万亩。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黄文若
杨嘉瑞
杨嘉瑞,1904年生于陕西兴平。先后三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2]
张宝文
魏野畴
魏野畴,陕西兴平人。1912年考入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共进社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19年11月,兴平市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