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南部,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依太行,介于东经112°51′39″—113°13′20″、北纬34°52′—35°2′4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地势平坦,由东向西略有升高,总面积481.3平方千米 [18],截至2025年2月,温县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 [47]截至2022年末,温县常住人口为394031人。 [30]县人民政府驻温泉街道黄河路55号。
夏称温国,商为畿内地,周初设邑,春秋始设温县,明清隶属怀庆府管辖。温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根、中华文化之源, [48]在此诞生了春秋时期卜子夏、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北宋画家郭熙等历史名人,也是温、苏、刑等姓氏起源地。 [42]更是“太极拳发源地”,明末清初陈家沟人陈王廷在此创编了太极拳,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2]温县是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有着“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美誉。温县也是“怀药之乡”,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大怀药”的原产地。 [42]境内有温县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陈家沟等景区。
2022年,温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 [30]
- 中文名
- 温县
- 外文名
- Wen County
- 行政区划代码
- 410825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河南省焦作市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西北部
焦作市南部 - 面 积
- 481.3 km2
- 下辖地区
- 4个街道、5个镇、2个乡
- 政府驻地
- 温泉镇黄河路55号
- 电话区号
- 0391
- 邮政编码
- 454850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 人口数量
- 394031 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点
- 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度假区、温县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
- 车牌代码
- 豫H
- 地区生产总值
- 216.8 亿元 [21](2020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约前21世纪,此地已产国,以境内有温泉,称温国。置县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商、周两代为畿辅腹地。
春秋时期(前635年),晋国在此建县。春秋战国时期,温县先后属晋、郑、魏、秦、赵等国。当时温城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盐铁论》)
秦初,置郡县时废温。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月,复置温县,治在古温城。兹为中央集权下设县级政府之始,隶属于司隶部河内郡(郡治在怀,即今武陟县南张村)。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温县县治由原温城(今招贤)迁至李城(今县城)。
五代,温县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 [52]
宋,温县属孟州。政和二年(1112年),又属济源郡。
元宪宗七年(1257年),温县属怀孟路总管府辖。至正十五年(1355年)十一月,温县为农民起义军刘福通所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温县复属孟州辖,洪武十年(1378年),又属河南布政司怀庆府辖。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至六月,温地为李自成所据。
清,温县属河北道怀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怀庆府废,温县直属河南省河北道(治所在原汲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河北道废,温县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温县属河南省第四行政区(区治在新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温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属太行八专署、四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12日,温县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平原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治在焦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2月,平原省废,温县属河南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治在新乡市)。
1986年,属焦作市。 [52]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2025-08-07,温县调整行政区划,具体为:将祥云镇所辖平王、盐东、北冶、麻峪、下石井等5个行政村划入城区。 [2]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2月,温县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温泉街道、岳村街道、张羌街道、黄河街道、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武德镇、赵堡镇、招贤乡、北冷乡、国营温县农场,共有270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温泉街道黄河路55号。 [47]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温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南部,南滨黄河,北临沁水,介于东经112°51′39″—113°13′20″、北纬34°52′—35°2′48″之间,东临武陟县,西邻孟州市,南滨黄河与荥阳市、巩义市隔河相望,南北宽24千米,东西长31千米。总面积481.3平方千米。 [1] [28]
温县
地质
温县为第四系冲积平原,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豫西隆起和山西隆起的衔接地带,处于济源凹陷中部的南侧。温县全境构造主体呈东西向,且被北东向断裂三处切割,温县西有招贤断裂、徐堡断裂,东有赵堡、南张羌断裂,向西延伸,经县城北转为北东向,穿岳村乡方头村西侧,向西南展开,与黄河断裂相接。其地层结构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中生界及古生界地层埋藏很深,不见于地表。 [28]
地形地貌
温县地势平坦,由东向西略有升高,海拔102.3—116.1米,由于历史上黄、沁河多次泛滥,形成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有29万亩黄河滩地。 [25]
气候
水文
土壤
温县土壤均为潮土类,分黄潮土、褐潮土2个亚类,5个土层,22个土种,土壤呈偏碱性,pH值在8.2~9.15之间。 [28]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生物资源
温县境内植被主要为人工栽培植物和农作物。主要树种为杨树、榆树、刺槐、柳树、泡桐及苹果树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梁、水稻、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山药等。动物以人工饲养的畜禽为主,野生动物多为小型兽类以及鸟类、昆虫等。 [28]
人口
播报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5-08-07零时,温县常住人口为393838人。 [17]
截至2022年末,温县户籍总人口为457988人;据统计资料,城镇化率为55.86%;常住人口为394031人。 [30]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2年,温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0.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3.2:27.6:59.2变化为2022年的12.1:28.5:59.4。人均生产总值51449元,比上年增长2%,全县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2%。 [30]
2022年,温县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增长2.5%(不包括农户投资)。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2.7亿元,比上年下降36.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
2022年,温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亿元,下降11.5%。
2022年,温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6元,增长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2元,增长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0元,增长6.2%。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65元,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26元,增长0.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75元,增长5.2%。 [30]
第一产业
2022年,温县粮食播种面积60.70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3.25万亩。秋粮播种面积27.46万亩。棉花播种面积137亩。油料播种面积5.6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27万亩。全年全县粮食产量32.14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8.28万吨,玉米产量13.75万吨。棉花产量9.34吨;油料产量2.03万吨。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3.7万千瓦,拖拉机9602台。 [30]
第二产业
2022年,温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0.4%;产品销售率达到98.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60.6%;医药制造业增长2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1%;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7%;烟草制品业增长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下降的主要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3.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7.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9.1%。 [30]
第三产业
2022年,温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1亿元,增长1.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9亿元,增长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增长1.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80.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10.6%。
截至2022年末,温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44.5亿元,增长15.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99.7亿元,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129.6亿元,增长10.6%。 [30]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温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温县是焦作的南大门,距省会郑州、古都洛阳仅80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120千米,处于郑州、焦作、洛阳三市“一小时经济圈”之中心;南与陇海铁路、北与焦枝铁路毗邻,与连霍、二广、京港澳等高速公路相通,G207国道穿境而过。焦平、沿黄、沁伊、焦唐高速项目顺利推进。 [26]
截至2022年,温县有高速公路10千米(焦温高速),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88.6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1117.307千米,其中,县道13条189.696千米,乡道18条248.254千米,村道428条679.357千米,11个乡镇(街道)通二、三级路,26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基本形成了县乡公路网和通村公路支线网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的有机对接和互通。有市际班线13条,城乡客运班线14条,营运城乡班车78台,日发500余次班车,公交客车通车总里程550千米。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205.9千米,公路密度为250.55千米/百平方千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境内有黄河公路大桥和焦温高速公路,与连霍、焦晋、焦郑、新济等高速路相通,形成较为完善现代交通公路网。 [29]
政治
播报编辑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2022年,温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病床床位2742张,卫生技术人员2554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4个,床位522张,卫生技术人员459人。 [30]
社会保障
2022年,温县有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个儿童之家均已启动运行。 [35]
基础设施
2023年,温县城区古温大街、育才街、振兴路、工业路建成通车,“六横六纵”的城市路网基本形成;5个棚改安置区、4630套安置房建成交付。完成户厕改造9637户、背街小巷道路硬化62个村154条、“空心院”整治5457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0个91.5千米,争取上级资金3079.4万元,完成投资5293万元。 [3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地名由来
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
汉置温县,“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忿生的封国名。一说因境内温泉得名,周为温邑。 [53-5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5-08-07,温县拥有县级非遗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6项、市级6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7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12人、市级36人。 [43-44]
太极拳
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1600—1680),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养生功法而创编。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5] [42]2025-08-07,太极拳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5-46]
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河南省焦作地区种植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因河南省焦作市古属怀庆府管辖,所以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统称“四大怀药”。四大怀药的种植,包括育种、选地、整土、育苗、施肥、虫害防治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药材的加工也有严格的传统工艺标准,怀地黄的九蒸九晒,怀山药的反复浸泡和熏蒸、晾晒和搓制等工艺,使得药材具有了优越的品质。六味地黄丸中,怀地黄和怀山药的比例占到48%。 [55] [58]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是集技击、健身、益智和修性养生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演练以自然为准则。他法老庄自然之道,《易》学阴阳之理及以弱胜强,无为之为之论,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势势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以武术技法的形式演释了宗教、哲学、伦理、武学、医学、艺术等内涵,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方式强体健身。2014年12月,和式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7]
耍老虎
耍老虎为温县二百多年前西周村民间艺人将战鼓与虎舞表演融合而成。耍老虎由虎舞、仪仗乐队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大致分为三种:(1)平地虎,舞虎者在平地表演;(2)丘陵虎,场内中间放置由二十张方桌、两把柳圈椅叠成的高2.5米的表演台,舞者在台上表演;(3)高山虎,用3米梯或几十条木凳搭成七八米高架,顶端放大椅,一只或数只老虎攀登表演。仪仗乐队由打击乐器鼓、锣、镲和各色彩旗、火铳等组成。传承人掌握制作虎头、虎皮、虎尾的传统手工技艺,采用泥胎、纸浆、钢条、布段彩绘手工制成。2014年,耍老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6]
文保
截至2024年12月,温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保护单位共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 [37-38] [41]
慈胜寺(元代):位于县城西番田镇大吴村内,坐北面南,旧县志云写、画、塑世称三绝,俗称“三绝庙”,始建于唐代初年,历经金、元、明、清屡修。南北纵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三座建筑。2025-08-07,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徐堡古城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县城北10千米的武德镇徐堡村东,为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至战国晚期。2006年7月,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徐堡段的文物勘探中,偶然发现的。经发掘和全面勘探,在遗址内发现一座城址,使用时代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依次为现代耕土层、近现代红沙层、明清文化层、宋代文化层、汉代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西周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 [6]2025-08-07,徐堡古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40]
遇仙观(明至清):位于县城北12千米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两进院落,内外总面积三千平方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共575平方米。2025-08-07,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6]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
梁所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岗地上,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1994年,发掘出各个时期的房基、窖穴、灰坑、水井等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工具。其文化发展序列为早期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期;中期属河南龙山文化时期;晚期属二里头文化时期。2025-08-07,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6]
王薛民居(清):位于杨垒镇王薛村内王陶金家。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清代朝义大夫家宅。原建筑为并排四座院落,后大部被毁,仅此一处较为完整。民居坐北朝南,东西宽10.9米、南北长48.36米,总面积约527平方米。现存建筑为两进院落,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2025-08-07,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6]
北平皋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位于县城东南10千米处的赵堡镇北平皋村,村四周皆为古文化遗址。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历史时期。遗址分四部分,分别是村西仰韶文化遗址、村北龙山文化遗址、村东二里头文化遗址和村东北古邢邱城遗址。2025-08-07,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州城遗址(春秋):位于县城东北12.5千米处的武德镇西张计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大部分城墙今已无存,仅东城墙还有部分残垣,高约10米。1980~1982年,河南文物研究所发掘出土春秋盟书圭片万余片,墨书盟誓系用毛笔书写,被考古界称为“温县盟书”。2025-08-07,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6]
司马故里旧址(汉、清):位于温县城西13千米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故里”。
司马氏曾在故里筑城建都,以故城为中心,跨清风岭,坐北向南,纵宽各1.5公里,占地2.25平方公里许,分内外城。内城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增高加固的,现保存完整,内城原为安乐宫,今名安乐寨,是主要宫殿所在。在城内,汉代的瓦片、陶片和残砖,俯拾皆是。古晋城内还有上苑、招贤、梨园、禅房、辛庄等村,城北有护驾庄(今护庄村),城南有校尉营(今小营村),东北有戌楼村(今树楼村),西北有东西城外等村,皆因“古晋城”的遗址而得名。 [6]2008年,“司马故里旧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9]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度假区
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温县城东5千米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核心区3.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文化园、武学社、东沟创拳处、中华太极馆、陈照丕陵园、古皂角树、名人故居、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陈家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等称号,并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等多项殊荣,该村的太极拳博物馆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49] [60]
温县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
温县蜜雪集团·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先后建成大咖国际企业文化馆、智慧工厂管理平台、茶饮研究院、茶饮文化研学基地、茶饮文化展示区、水果切切乐体验馆、全息投影室、海南风情馆等观光娱乐项目。 [50-51]
特产美食
播报编辑
怀山药
怀山药,《神农本草经》称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根肉质肥厚,略呈柱形,长短不等。主要成分为淀粉16%(淀粉酶),蛋白质(其中糖蛋白质包括16种氨基酸)、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皂甙粘液质、维生素、铁及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其它多种成份,有条干直、色洁白、粉性足等特点。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系重要滋补药品,具有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等功效。 [61]2025-08-07,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山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64]
铁棍山药
铁棍山药是产于温县的山药品种,属怀山药中的“极品”,已被焦作申请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据《温县志》及清代《农学丛书》记载,铁棍山药在食用、药用方面均有很高价值。2009年,“铁棍”商标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铁棍山药根茎呈圆柱形,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身细而坚,水分少,汁液较浓,味道鲜美,入口“面而甜”,并伴淡淡的麻味。主要成分为皂苷、粘液质、胆碱、山药碱、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碘质、16种氨基酸,以及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补肺、固肾、宜脑、益智、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肾功能、兴奋制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怀山药中药用价值最高、滋补作用最佳的品种。经常食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滋养皮肤,延缓衰老,而且对肾虚腰痛、痛经、肾虚精亏、食欲不振、食少便糖、脾虚泄泻、肺虚久咳、肥胖等颇有良效。 [61]
2025-08-0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温县铁棍山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62] [64]
怀地黄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陕西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怀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 《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63]
2025-08-07,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地黄”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64]
怀牛膝
2025-08-07,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牛膝”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64]
怀菊花
怀菊花(珍珠菊)味甘苦,性凉,含有约0.13%挥发油、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有清熟、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熟。 [66]
2025-08-07,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菊花”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64]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今温县)人,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天命论的创始人,在治学上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卜商为孔子著作的传世人,他的《诗序》被后人视为不朽之作。 [7]
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为魏大将军,专国政,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其子炎代魏称帝,追昭为文帝。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的建立者,司马昭之子。
郭熙,北宋著名画家,其作品《早春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溪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古木遥山图》等。 [7]
陈王廷(1600-1680),太极拳创始人,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5]
申亮亮,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士,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2025-08-07,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亮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10-11]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25-08-07,温县入选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12]
2025-08-07,温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13-14]
2020年6月,温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5-08-07,温县入选河南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 [3]
2025-08-07,温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5]
2025-08-07,温县被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16]
2021年11月,温县拟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 [19]
2025-08-07,温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
2025-08-07,入选河南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县(市、区)名单。 [22]
2023年2月,入选全国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23]
2023年8月份,温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