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赣南师范大学 [14]
- 外文名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14]
- 简 称
- 赣南师大(GNNU) [14]
- 所在地
- 江西省赣州市 [11]
- 创办时间
- 1958年 [11]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11]
- 学校类别
- 师范类 [11]
- 学校特色
- 江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11]
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2021年入选) [46]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023年6月入选) [50] - 主管部门
- 江西省 [11]
- 现任领导
- 陈义旺 [4](校长)
- 本科专业
- 59个 [11](截至2024年12月)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11](截至2024年12月)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11](截至2024年12月) - 博士点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截至2024年12月) [64]
- 院系设置
- 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 [11](截至2024年12月)
- 校 训
- 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14]
- 校庆日
- 11月1日 [14]
- 地 址
- 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师大南路1号 [20]
章贡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 [19]
白塔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狮子岩大道 [20] - 院校代码
- 10418 [21]
- 主要奖项
- “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3](2017年入选)
2019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4]
2023年度江西省管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45] - 占地面积
- 2200 亩 [11](截至2024年12月)
- 学生人数
- 23000余人 [11](截至2024年12月)
- 教师人数
- 专任教师1300余人 [11](截至2024年12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赣南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5月,学校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1964年4月,学校又更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赣南师专被撤销,学校一半面积被赣南纺织厂占用,教学用具和图书资料均被破坏。 [7]1969年,校名更改为赣南专区“五·七”教育学校。1972年,校名更改为赣南教育学校。1974年,校名更改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9]
赣南师范学院时期
1978年,学校开始扩招新生,因教学用地严重匮乏,学校被迫在校农场、赣南师范、校本部三个地方进行办学。 [7]1984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8]2009年,学校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47]
赣南师范大学时期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12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 [8] [49]2022年1月,入选江西省“十四五”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建设学校。 [5]
2025-08-04,与定南县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办学协议签订仪式举行,双方将携手在定南县境内实施“2+1”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足球现代产业学院(足球学院)、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安全应急学院)和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筹建赣南师范大学(定南校区)。 [56]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64]。
2025-08-04,安远县人民政府与赣南师范大学举行校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59]4月30日,赣南师范大学与东莞市中启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教育卓越工程师学院签约仪式举行。 [61]7月18日,赣南师范大学智能制造与未来能源学院揭牌成立。 [65]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学校开设59个本科专业,2023年招生的本科专业49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11]
学院 | 本科专业 |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
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 |
历史学、旅游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 |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翻译 | |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 |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区块链工程 | |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
生物科学、园艺 |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 | |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 | |
音乐学、舞蹈学 |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资料来源: [10]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赣南师范大学建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园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省“十四五”双一流潜力学科 [64]。
类型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化学 [64]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园艺学、艺术学 [13]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教育、金融、会计、电子信息、社会工作、旅游管理、法律、翻译、国际中文教育、体育、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 [13]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 [11]
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陈义旺、 [12]钟八莲、 [42]邱小云等 [43]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陈义旺 [12]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赣南师范大学大学建设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列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范围的师范专业全部通过第二级认证。学校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园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省“十四五”“双一流”潜力学科。 [11]
专业名称 | 获批级别 | 获批时间 | 批准文号 |
---|---|---|---|
教育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英语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物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化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体育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旅游管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音乐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教育技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历史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应用心理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材料化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园艺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市场营销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舞蹈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动画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美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运动训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地理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0 | 教高厅函[2021]7号 |
法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小学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应用化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生物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会计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资料来源: [24] |
类别 | 负责人 | 学院 |
---|---|---|
线下一流课程 | 管立新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线下一流课程 | 魏炜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曾祥华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杨丹 | 新闻传播学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姚桂招 | 外国语学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陈永林 |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刘汉波 | 文学院 |
资料来源: [27] |
课程名称 | 类别 | 负责人 | 学院 |
---|---|---|---|
有机化学 | 线上一流课程 | 陈正旺 | 化学化工学院 |
量子力学 | 线上一流课程 | 肖兴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 线上一流课程 | 彭婷 | 生命科学学院 |
瑜伽 | 线上一流课程 | 王翠梅 | 体育学院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线上一流课程 | 王从华 | 文学院 |
无机化学 | 线上一流课程 | 徐国海 | 化学化工学院 |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Ⅱ | 线上一流课程 | 肖艳平 | 音乐学院 |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 线上一流课程 | 黄永飞 | 体育学院 |
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温小勇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文学概论Ⅰ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朱湘铭 | 文学院 |
学校体育学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王金玲 | 体育学院 |
中国教育史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杜娟 | 教育科学学院 |
线性代数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黄进红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程东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城市规划原理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王芬 |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米兰芳 | 生命科学学院 |
C语言程序设计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范林秀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影视短片项目实训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肖名希 | 美术学院 |
资料来源: [26]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国家级教学平台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建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获教育部首批“四新”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个、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1个、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案例2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8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11]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奖项 | 时间 |
---|---|---|---|
“教学内容”革新取向下的语文课例研修工作坊模型构建与协同实践 | 孙锦明、王荣生、胡根林、周子房、金英华、王从华 | 二等奖 | 2022 [40] |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培养扎根基层人才 | - | 二等奖 | 2020 [41]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奖项 | 获奖层次 |
---|---|---|---|
义务教育阶段跨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课程构建与实践 | 曾素林、彭冬萍、杨芬、赖晓辉、刘海香 | 特等奖 | 高等教育 |
基于文体思维的“一核·五 环·四步”写作教学模型构建与实践探索 | 王从华、施旭晖、苏丽华、易少彬、邱旭云、邱超君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素养为本的化学学科育人探索与实践 | 张世勇、李勋、朱水东、刘博科、钟辉生、何强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三化”模式创新实践 | 吴磊、屈红恩、钟国芳、刘海平、郑庆杰、谭诤、陈芝、杨琳、刘聪、黄烨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涵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勋、邓小平、张小青、王中原、邹春生、屈红恩、 金海京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三位一体+三促互联+三方 协同”: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左群、肖艳平、丁小明、易宁、黄琳、丁粤红、谢坤秀、李喆、肖俊、吴绍良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高素质化学师范人才“四维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世勇、李亿保、李勋、罗序中、郭维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扎传统文化传承之根育为民而舞新人之果:舞蹈学专业人才“三五三”培养模式 | 杨林、黄文华、刘建君、曾荣、赖丹、吴绍良、彭慎鼎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赓续探索十余载一-基层“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温小勇、龙鸿祥、焦中明、谢精兵、唐群、熊国荣、董云龙、何全旭、邱昌员、陈芝、刘丽芸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资料来源: [28]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泰国等10余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江西省首个音乐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新加坡研究中心”。承建了我国在西非的首个孔子学院——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现有招收来自俄罗斯、泰国、孟加拉国、塞拉利昂、摩洛哥等2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60余人。 [11]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1个省级科研平台。 [11]
科研机构名称 | 建立时间 | 主管部门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年 | 科学技术部 |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3年 | 教育部 |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 2021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参考资料: [51] |
科研机构名称 | 建立时间 | 主管部门 |
客家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3年 | 省教育厅 |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7年 | 省教育厅 |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009年 | 省教育厅 |
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省教育厅 |
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7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8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江西省高等学校脐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2011年 | 省教育厅 |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2013年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基地) | 2013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5年 | 省文化和旅游厅 |
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 | 2016年 |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新加坡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2017年 |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
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省社联重点研究基地) | 2018年 |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工业(家具)设计中心 | 2019年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王阳明研究中心 (省社联重点研究基地) | 2019年 |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 2019年 | 省教育厅、省司法厅 |
江西省竹基新材料与物质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0年 | 省发展改革委 |
老龄社会研究中心 (省社联重点研究基地) | 2021年 |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 2024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竹纤维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 2024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合成药物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 2024年 | 省科学技术厅 |
参考资料: [51]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级家具工业设计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1个省级科研平台,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 [11]
负责人 | 学院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经费(万元) |
---|---|---|---|---|
张艳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区域环境影响下的随机媒介传染病动力学研究一一以赣南脐橙黄龙病为例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高淑京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区域环境影响下的随机媒介传染病动力学研究一一以赣南脐橙黄龙病为例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黄颖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在露天矿床开拓运输流程优化的应用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3 |
易云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基于非局部轨迹边界学习的精准行为检测方法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汪廷华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基于非线性Lasso的多核学习及其与深度学习的融合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匡芳光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低维氧化镁体系d0铁磁性的理论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王凤鹏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基于计算散射传输矩阵的无参考光全息成像方法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刘春华 | 化学化工学院 | 光响应二维COF的设计合成与主客体化学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0 |
李小康 | 化学化工学院 | 卟啉/富勒烯异质超分子的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李亿保 | 化学化工学院 | 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研究氨基酸手性超分子组装体的精准调控机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李勋 | 化学化工学院 | 稀土上转换发光的血吸虫尾蚴荧光探针制备及其成像应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吴勇权 | 化学化工学院 | 频率上转换荧光染料的开发及其用于血吸虫病感染机制成像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刘红波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增溶策略在防控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药物中的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戴小华 | 生命科学学院 | 潜叶昆虫及其寄主植物功能性状沿纬度梯度的协同响应 | 面上项目 | 62 |
徐华 | 生命科学学院 | 百合花青素苷转运LhDTX35基因上游调控的分子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卢占军 | 生命科学学院 | CLas病菌侵染柑橘木虱中肠及其调控UPS免疫逃避机制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郭道义 | 生命科学学院 | 设计与构建基于脂肪酸途径合成1型性信息素细胞工厂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袁小勇 | 生命科学学院 | 基于中间体衍生化法的新型 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周高峰 | 生命科学学院 | 从营养逆境诱导和叶脉维管束发育角度解析柑橘叶脉肿裂的多样性 | 地区科学基金羡慕 | 40 |
杜超 |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酸雨胁迫下南方红壤丘陵果园面源磷流失特征及响应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资料来源: [29] |
获奖者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
陶晓俊 |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振兴 | 一等奖 |
周平远 | 毛泽东“两个发扬”论的理论目标与意义 | 一等奖 |
黄谋军 | 明代官籍再探 | 一等奖 |
张振鹏 | 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 | 二等奖 |
吴中胜 | 《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 | 二等奖 |
刘斌 | 赣南采茶戏一一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瑰宝 | 二等奖 |
尹雅丽 | 国际教育惩戒政策比较研究 | 二等奖 |
刘诗波 | 大学教师教育兴趣论纲 | 二等奖 |
贺新春 |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逻辑、科学内涵与根本遵循 | 三等奖 |
夏雪 | 身份再造:天津解放初期政府对乞亏问题的治理 | 三等奖 |
陈永林 |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地理研究 | 三等奖 |
刘民 | 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 三等奖 |
郑显亮 |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三等奖 |
饶林峰 | 国际史研究方法下的中国体育:评《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 | 三等奖 |
陈涛 | 明代浦阳江改道与萧绍平原水利转型 | 三等奖 |
资料来源: [30]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
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6月,原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2003年5月图书馆主体随学校主体一起搬迁至黄金校区,馆舍总建筑面积为3.6万余平方米。馆内设有教师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古籍馆、方志馆、国学典藏馆、地域资源馆、师范教育特藏室等10个阅览室和7个大型自习室,阅览座位达3400余席。
我馆已形成了与学科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互为补充、突出地域和师范教育特色的馆藏体系。至2023年10月,图书馆和各教学学院资料室藏书为246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160余万种,订阅中外文期刊1087种。购有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地方志等电子资源数据库22个,另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试用数据库70余个。 [63]
- 学术期刊
截至至2023年12月,赣南师范大学共创办了《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红色文化学刊》2个学术期刊。 [11] [31]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系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客家研究专栏)、江西省优秀期刊“优秀栏目”入选期刊;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客家研究》《苏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研究》等;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 [1]
《红色文化学刊》是2016年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36-1345/D),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是中国内外红色文化研究者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32]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校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青出于蓝胜于蓝。外圈标校名“赣南师范大学(GANNAN NORMAL UNIVERSITY)”。内圈为3个木铎与祥云组成的“人”字形,“精气神”3字小篆变形,像脉络贯穿“人”体,以此说明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深入人心,构成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建校时间“1958”置于徽标中央,意指学校木铎金声发于1958年。 [14]
- 胸徽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风
学校校风为“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14]
- 精神
学校的大学精神为以“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 [14]
社团文化
截至到2023年11月,学校当前共有61个学生社团,年均社团活动超200场。 [15]
2025-08-04,学校第八届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游园活动在五四广场举行。本次游园活动共遴选出24个学生社团进行静态展示,5个社团进行动态表演,通过节目表演、游戏互动、知识科普等多种形式展现社团文化建设的多面成果。 [18]
2025-08-04,学校大学生葫芦丝爱好者协会联合赣州市音乐家协会葫芦丝专业委员会,在章贡区桢爱养老院开展“学雷锋、献爱心、颂美德”关爱演出活动。据悉,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大学生葫芦丝爱好者协会认真谋划,积极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担当,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17]
2025-08-04,第二届社团音乐交流会在学校五四广场成功举行,近500名观众观看演出。此次音乐交流会,由音乐学院主办,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吉他社、大学生赣南采茶戏传承协会、大学生葫芦丝爱好者协会以及大学生红井水合唱团联合承办,旨在弘扬社团文化,彰显青春风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青年学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16]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
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作为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管,赣南师范大学主办。场馆借助丰富史料详细介绍了中央苏区创建从开辟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史概况,收藏有苏区历史文物、展览实物1300件,历代铜币4000件、遗址旧址、文物、人物图片600幅,是赣南师范大学开展“课程——社团——博物馆”三位一体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教学实践场所,也是学校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52]
人文雕像
蓉江校区内具有诸多先辈的雕塑,学校继承和尊重先辈所留下的优良品质和精神,教育学生既不能忘记先贤,更不能愧对后人,要像先贤那样一样,为后人创造比前人更好的环境与条件也是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53]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学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截至2023年12月,有蓉江校区、章贡校区、白塔校区(大学科技园)3个校区,共占地2200余亩。 [11]
蓉江校区
章贡校区
赣南师范大学章贡校区是一所独立院校,称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院校识别码为4136013439),上级主管部门是江西省教育厅,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校址为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 [19] [62]
白塔校区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备注 |
---|---|
魏来金 | 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史1990级校友 [34] |
谢盛纹 | 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数学1988级校友 [33] |
孙赣华 | “赣华奖学金”设立者、英语1982级专业校友 [36] |
朱金辉 |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获得者、法学2002级校友 [35] |
邱贵生 | “星火教育励志奖学金”设立者星火教育集团副总裁、惠州校友会会长、英语2001级校友 [37] |
刘映 | “中国百佳金融理财师”获得者、市场营销2015级校友 [38] |
彭智发 | “大泽泉助学金”设立者、美术1988级校友 [39] |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奖项 |
---|---|
2024年 | 2023年度江西省管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45] |
2024年 |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25] |
2023年 | “2022年度江西省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 [6] |
2017年 | “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3] |
2019年 | “2019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2]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4人间、6人间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1000/学年
门禁
校园环境
否
8个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