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南京艺术学院
- 外文名
-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1]
- 简 称
- 南艺(NUA)
- 所在地
- 江苏省南京市
- 创办时间
- 1912年 [1]
- 创办人
- 刘海粟 [1]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1]
- 学校类别
- 艺术类 [5]
- 学校特色
- 省部共建高校 [16]
江苏省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74](2021年)
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 [131](2019年)
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 [79](2023年) - 主管部门
- 江苏省 [130]
- 本科专业
- 43个 [1](截至2025年6月)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 [76]
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77](截至2023年9月)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 [22]
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22](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5个 [22](截至2025年6月)
- 国家重点学科
- 1个 [3](截至2025年6月)
- 院系设置
- 16个教学单位 [1](截至2025年6月)
- 校 训
- 闳约深美 [4]
- 校 歌
- 《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75]
- 校庆日
- 12月8日 [1]
- 地 址
-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75]
- 院校代码
- 10331 [78]
- 主要奖项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 [1](2019年至2024年)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1](2019年至2024年)
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58](2023年) - 学生人数
- 12000余人 [1](截至2025年6月)
- 专任教师人数
- 760余人 [1](截至2025年6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学校前身
-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
2025-08-04,刘海粟与几个画友一起创办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院,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后几经迁徙,最后落成于上海旧法租界菜市路。1915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学校增办为六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同年,成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建制。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12]增设高师科图画音乐系; [63]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校初设绘画科,再改为西洋画科。 [12]
-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颜文樑在1922年创办的,创建初期校名为苏州美术学校;1931年,学校成立校董会,主席校董为吴子深。 [63]1932年正式更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2]简称苏州美专。 [63]1933年,学校增设实用美术科并正式招生。1938年,苏州美专迁到上海四川路,开办了苏州美专沪校。1946年,颜文樑于新年伊始率沪校学生迁返沧浪亭。同年秋天,美专创办初中部。1950年春,在颜文樑倡导下,学校创办了动画科。 [86]
- 山东大学艺术系(1950年)
1949年5月,华东大学文艺系建立。 [63]1950年,华东大学文艺系和山东解放区6个文工团(队)进行了合并,经过一系列整编组成了华东大学艺术系,华东大学设在山东省济南市,艺术系下属戏剧、音乐、美术三科,有学员299人。同年12月,华东大学艺术系并入了山东大学艺术系。 [12]
合并发展
1952年,中央文化部决定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同年12月8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组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定址于无锡社桥。从此,12月8日便被确定为学校校庆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设有美术、音乐两大系和一个创作研究室,系下设科,揽括了艺术学科所有专业,学制三年,学校建制逐步趋于完备。 [12]
1959年,学校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学校的建制。
1967年5月,学院迁址南京市黄瓜园1号。 [12]
1969年,学校和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江苏戏曲学校合并组成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校址迁至南京市黄瓜园1号。
1972年,学校迁到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恢复原名南京艺术学院。
1977年,学校搬迁到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原黄瓜园1号 [63]),同时恢复本科招生,可招收四年制本科。 [12]
1978年,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1981年获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8] [138]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
2006年,学校成为首个被批准授予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艺术院校。 [14] [137]
2025-08-04,学校举行庆祝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大会,成为全国第一所迎来百年校庆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文化部均发来贺信。 [125]曾任和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刘延东、周铁农、蒋树声、孙家正,以及江苏省委原书记罗志军、江苏省政府原省长李学勇等分别以各种形式表示祝贺。 [127]江苏省委原副书记石泰峰,江苏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李云峰,以及文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126]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艺术学院。 [16]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设43个本科专业。 [1]
教学单位 | 开设专业 |
---|---|
美术与书法学院 | 美术学、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 [88]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 [88] |
设计学院 | |
戏剧与影视学院 | |
舞蹈学院 | 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学 [88] |
传媒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摄影、广告学 [91] |
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 | 流行音乐、音乐学 [88] |
工业设计学院 | |
人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研究院) | |
文化产业学院 | |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教育、环境设计、舞蹈编导 [8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 —— |
国际教育学院 [1] | —— |
数字艺术学院 [81] | —— |
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 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绘画 [80] |
体育部 [81]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专业硕士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1] [87],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美术学 [3]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获评1个A类学科,2个A-类学科。 [20]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学校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 [1]其中,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84]
评估等级 | 学科名称 |
---|---|
A | 美术学 |
A- | 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 |
参考资料: [20]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1]
类别 | 名单 |
---|---|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徐利明 [23]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费泳 [24] |
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 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哲社领军人才 | 张凌浩 [25]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谢建明 [26]、张凌浩 [25]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 顾平 [27] |
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人才 | 任洁 [28] |
全国优秀教师 | 张德琴 [29]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2019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万计划”。 [83]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3门;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1]1个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品设计;2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 | 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艺术史论、音乐学、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 [67]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 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 [1] |
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 | 舞蹈编导、艺术管理、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摄影、文物保护与修复、广告学、表演、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67] |
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1个) | 产品设计 [1] |
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 | 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 [1]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 | 《舞蹈评论》《古代书论选读》《中国美术史》《设计基础4》《表演课—基础元素训练》《漆材料与工艺》《中外电影史》《民族舞蹈学1》《艺术学原理》《古筝独奏》《影像表现》《服务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智慧设计研究》 [1]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 | 《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 [1]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 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 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 [30]数字音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2] |
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 |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 [1] |
省级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 | 美术学专业建设团队 [1] |
- 教学成果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1]
合作交流
- 教学交流
1995年,学校设立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面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招生;同时,学院还对外开设短期艺术类进修课程。 [68]
- 学术交流
2023年11月,中澳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学校作为主办方之一。 [34]2023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承办了首届艺术类专业中外青年学者共研论坛。 [33]
2024年5月,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选举南京艺术学院为副理事长单位。 [131]
- 签约合作
2016年3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投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建的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在学校成立。 [128]
201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艺术学院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的合作备忘录》与《关于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的合作备忘录》,发起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并在学院框架内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129]同年6月,学校与南京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出版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140]
2022年3月,学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36]10月,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共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南艺美术馆举行 [133];同月,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数字文创发展中心共建签约仪式 [139]。
2025-08-04,南京艺术学院与香港画院合作交流中心揭牌。 [144]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有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艺基地 [1]、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基地 [1]、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全国A级智库) [1]、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35]、“艺术设计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66]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 [38]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1]与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共、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共建平台6个。 [1]
合作院校机构名称 | 平台名称 |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马克思阅读中心 [13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 [142] | 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 |
南京邮电大学 | 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 |
南京理工大学 | 数字文创发展中心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141] | 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 |
参考资料: [1] |
平台名称 |
---|
中国古代美术研究中心 [38] |
中国水印版画艺术研究中心 [38] |
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 [38] |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35] |
中国艺术口述历史数据库 [37] |
赖声川戏剧研究中心 [37] |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36] |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 [1] |
紫金文创研究院 [1] |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 [1] |
“艺术设计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66]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 [1]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 《中华生活美学思想及其当代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凌浩) [39] |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 | 《从中华古代图像传播史看华夏“多元一体”文明行成观》(程雅娟) [82] |
《新时代中国艺术乡建高质量发展研究》(蔡淑娟) [82] | |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论纲》(刘承华) [40] |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佛教中国化视阈下的汉传梵呗艺术史书写》(周钟) [41] |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规划基金项目) | 《“知信行统一”思想指导下的青少年影视艺术教育模式研究》(刘荃) [42] |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青年基金项目) | 《新中国叙事性绘画的视觉图式演变研究》(赵笺) [42] |
《昆曲的传播与流变研究》(张茈文) [42] | |
《修辞叙事学视域下电影叙事交流研究》(郭钟安) [42] | |
《数字技术驱动的纺织与服装交互性设计路径研究》(严宜舒) [42]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藏有文献资源80万册(件),电子光盘约23000余张。 [43]校内馆藏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截至2023年底,学校电子类图书资源库类型超过10余种,其中畅想之星电子书资源数量约14000种,有读秀知识库存有430多万种中文图书。 [44]此外,学校还建有江南丝竹、世界音乐库等特色数据库。 [43]
- 学术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创刊于1978年,为双月刊,由南京艺术学院主。期刊主要分为3个栏目:音乐理论研究、音乐评论、影视理论。期刊内容主要收录现当代艺术的科研创作成果,探究艺术教育改革问题,促进艺术类学术交流和研究。 [45]该期刊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6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创刊于1978年,为双月刊,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期刊主要分为5个栏目::理论与批评、艺术史与艺术艺考古、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学术争鸣、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期刊内容主要关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院的科研创作成果,促进艺术研创交流和教学改革。该期刊于2004年被选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该期刊获得中国大学书籍艺术评奖整体设计银奖。 [46]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标
南京艺术学院正在使用的校标为2012年学校百年校庆发布的新校标。新校标的主要创作元素是学校校名简称“南艺”。该标志把“南”作为外框,“艺”字被包含在内,形成稳固的结构。标志将直线和弧线结合,平平直的线条寓意着学校治学严谨、百年不衰。而“艺”字上方的部首“艹”形成城墙的造型,体现了学校驻地南京的地域特点。标志中心的1912说明学校的创办时间。整个标志形似中国的印章,采用白色和红色作为主色,带有中国风的韵味。 [48]
精神文化
- 校训
学校校训“闳约深美”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理念,于1918年赠予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上海美专创始人刘海粟先生将其作为办学思想,后来被合并后的南京艺术学院继承沿用。刘海粟先生对校训作出了诠释:“闳”指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基础,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约”指打好基础后要有选择地专心研究某一两个领域的知识;“深”指在“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钻研,创造发展;“美”是指求学的一种理想境界,求学之人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更广阔的美。 [11]
- 校歌
学校校歌为《我爱我的母校万年》,歌曲由蔡元培作词,宋寿昌作曲。 [75]最初为上海美专校歌,后来被由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后发展而来的南京艺术学院继承。 [73]
学生社团
社团名称 | 社团简介 |
---|---|
南京艺术学院逸品阅读协会 | 阅读类社团,与学校图书馆合办了《一品阅读》馆刊,开展有声书录制、晨读诵经典、阅读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系列阅读活动。 [70] |
南京艺术学院健康青春红十字协会 | 志愿公益类社团,结合学校艺术特色创办公益宣讲、主持人培训、各类艺术创作比赛等活动。 [71] |
南京艺术学院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 以艺术研学的形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举办艺术研学活动、展览演出、国际交流讲座等活动。 [72] |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动漫舞台剧社 | 主要活动内容围绕cosplay形式的舞台剧开展,包括舞台剧相关的组织、创作、道具服装制作、排练等。 [94] |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子衿汉服社 | 日常活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汉服出行、传统节庆、知识讲堂、妆造手作课程等。 [93] |
学校领导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南京艺术学院历任领导包括并校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学院)、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济南华东大学)三个学校的历任领导和并校后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更名前)、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复名后)的历任领导。 [12] [51]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学院) | ||
张聿光 | 校长 | 1912.11-1915 |
刘海粟 | 校长 | 1915-1952 |
蔡元培 | 校董会主席 | 1919-1940 |
徐朗西 | 代理校长 | 1928-1929 |
刘穗九 | 代理校长 | 1929-1930 |
王远勃 | 代理校长 | 1930 |
王济远 | 副校长 | 1932 |
谢海燕 | 代理校长 | 1939 |
副校长 | 1946-1952 | |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 ||
颜文樑 | 校长 | 1922-1952 |
吴子琛 | 校董会主席 | 1927 |
胡粹中 | 代理校长 | 1928-1931 |
黄觉寺 | 副校长 | 1946-1952 |
山东大学艺术系(济南华东大学) | ||
于寄愚 | 主任 | 1950-1951 |
姜立田 | 党支部书记 | 1950-1951 |
臧云远 | 主任 | 1951-1952 |
王秉舟 | 党支部书记 | 1951-1952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 ||
刘海粟 | 校长 | 1952.11-1957.11 |
臧云远 | 副校长 | 1952.11-1957 |
临时党组书记 | 1953.02-1955.05 | |
纵翰民 | 校长 | 1957.12-1959.04 |
刘平 |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 1958.05-1958.08 |
南京艺术专科学校 | ||
纵翰民 | 校长 | 1959.04-1959.12 |
陈之佛 | 副校长 | 1958.05-1959.12 |
杜铿之 |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 1958.08-1959.03 |
盛天任 |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 1959.03-1959.12 |
南京艺术学院 | ||
盛天任 |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1959.12-1964.03 |
纵翰民 | 院长 | 1959.12 |
龚惠山 | 党委副书记 | 1960.12 |
杨俊亭 | 党委副书记 | 1963.12-1964.05 |
崇爱华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68.10-1969.12 |
刘承龙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68.10-1969.12 |
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 ||
杨明 | 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69.12-1971.12 |
刘承龙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69.12-1972.11 |
崇爱华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69.12-1972.11 |
虞太永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70.09-1972.11 |
路艺 | 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71.12-1972.11 |
南京艺术学院 | ||
纵翰民 | 院长 | 1959.12-1978.01 |
冯嘉友 | 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76.09-1979.06 |
孙瑜 |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 1976.09-1979.06 |
龚惠山 | 党委副书记 | 1960.12-1979 |
刘海粟 | 院长 | 1979.06-1983.03 |
郭铁松 | 党委书记 | 1979.06-1981.02 |
凡一 | 党委副书记 | 1979.06-1981.02 |
副院长(兼) | 1979.07-1981.02 | |
凌竞亚 | 副院长 | 1979.06-1983.09 |
谢海燕 | 副院长 | 1979.06-1983.09 |
臧云远 | 副院长 | 1979.06-1983.09 |
黄友葵 | 副院长 | 1979.06-1983.09 |
孙瑜 | 副院长 | 1979.06-1983.09 |
朱华成 | 党委副书记 | 1979.09-1983.09 |
田树凡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1981.02-1983.09 |
冯秀峰 |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1981.02-1983 |
马和顺 | 代理党委书记 | 1983.09-1984.06 |
党委书记 | 1984.07-1987.12 | |
保彬 | 代理院长 | 1983.09-1983.11 |
院长 | 1983.11-1989.01 | |
陈鹏年 | 副院长 | 1983.09-1984.07 |
党委副书记 | 1984.07-1990.02 | |
纪委书记 | 1984.07-1988.01 | |
副院长 | 1988.01-1995.12 | |
郁宏达 | 副院长 | 1983.09-1989.01 |
金士钦 | 党委副书记 | 1983.09-1984.07 |
沈行工 | 副院长 | 1984.07-1989.01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89.01-1990.02 | |
陈国林 | 副院长 | 1987.07-1992.09 |
潘忠哲 |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88.01-1988.12 |
党委书记 | 1989.01-1993.12 | |
王其惠 | 纪委书记 | 1988.01-1993.12 |
冯健亲 | 副院长 | 1989.08-1990.02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90.02-1991.12 | |
院长 | 1991.12-2008.06 | |
王靖国 | 党委副书记 | 1990.02-1991.12 |
副院长 | 1991.12-1997.10 | |
副院级调研员 | 1997.10-2003.05 | |
张永 | 党委副书记 | 1991.12-1993.12 |
党委书记 | 1993.12-1999.07 | |
正院级调研员 | 1999.07-2001.09 | |
潘志国 | 副院长 | 1992.07-1999.07 |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1999.07-2004.01 | |
郭殿崇 |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1993.12-1999.07 |
副院级调研员 | 1997.10-2001.09 | |
文晓明 | 党委副书记 | 1997.10-1999.06 |
常务副院长 | 1998.05-2007.07 | |
党委书记 | 1999.07-2007.07 | |
阮荣春 | 副院长 | 1997.10-2004.12 |
邹建平 | 副院长 | 1997.10-2008.06 |
院长 | 2008.06-2014.04 | |
黄晓白 | 党委副书记 | 2002.12-2013.04 |
纪委书记 | 2004.12-2013.04 | |
崔雄 | 副院长 | 2004.01-2016.01 |
党委副书记 | 2014.04-2016.01 | |
陈世宁 | 党委副书记 | 2004.12-2008.12 |
副院长 | 2004.12-2014.05 | |
刘伟冬 | 副院长 | 2004.12-2014.04 |
院长 | 2014.04-2021.07 | |
米如群 | 党委书记 | 2007.07-2014.05 |
邱丽华 | 副院长 | 2008.06-2014.05 |
党委副书记 | 2008.12-2014.05 | |
何晓佑 | 副院长 | 2008.06-2017.06 |
周京新 | 副院长 | 2008.06-2010.08 |
张策华 | 副院长 | 2011.05-2014.05 |
管向群 | 党委书记 | 2014.04-2018.09 |
翟天灵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2014.04-2018.09 |
俞锋 | 副院长 | 2014.04-2018.09 |
丁泗 | 副院级调研员 | 2015.03-2017.03 |
张承志 | 副院长 | 2014.04-2020.09 |
杨明 | 党委书记 | 2018.09-2021.10 |
吕斌 | 副院长 | 2014.04-2022.01 |
詹和平 | 副院长 | 2017.06-2023.02 |
陈咏梅 | 纪委书记 | 2018.09-2019.07 |
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 | 2019.07-2023.07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 上海美专校门
- 达利雕塑
- 南艺美术馆
图片参考资料: [146-168]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音乐家等教育名师, [9]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界从业者。 [7] [96] [98]
所属领域 | 姓名 | 简介 |
---|---|---|
教育界 | 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 | |
美术教育家、画家 | ||
艺术教育家、中国近代油画大师 | ||
美术教育家、中国花鸟画家 | ||
美术教育家、美术家 | ||
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 | ||
美术史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 | ||
画家、美术教育家 | ||
艺术大师、艺术教育家 | ||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 ||
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 ||
油画理论家、教育家 | ||
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画家 | ||
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 | ||
美术教育家、书画家 | ||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 ||
参考资料: [9] | ||
美术界 | 油画家 [9] | |
国画大师 [9] | ||
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画大家 [101] | ||
画家 [9] | ||
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 [102] |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优秀专家 [103] |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当代“十大优秀艺术家” [54] | ||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 [104] | ||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江苏省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 [105] | ||
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06] | ||
音乐界 | 音乐家 [9] | |
音乐家 [9] | ||
一级作曲、全国“三八”红旗手 [97] | ||
朱昌耀 | 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中国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 [107] | |
一级作曲家、演奏家 [96] | ||
马秋华 | 声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108] | |
邹建平 | 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09] | |
张美林 | 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10] | |
歌手 [8] | ||
歌手 [8] | ||
刘籽辰 | 歌手 [111] | |
宾俊杰 | 歌手 [112] | |
歌手 [95] | ||
王滔 | 歌手、音乐制作人、主持人 [113] | |
戴荃 | 歌手 [114] | |
江源东 | 歌手 [115] | |
李常超 | 歌手 [116] | |
书法界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国当代“十大优秀艺术家” [54] | |
文学界 | 臧云远 | 诗人、教授 [9] |
傅雷 | 翻译家 [9] | |
影视界 | 中央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7] | |
兰真 | 三沙卫视主持人 [99] | |
宝音 | 山东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99] | |
姜楷文 | 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出镜记者、导演 [99] | |
马腾 | 合肥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122] | |
王霏 | 主持人、演员 [117] | |
刘爽 |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首席主持人、山东省“牡丹奖”最佳主持人、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得者 [123] | |
张帆 |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首席主持人、一级播音员、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得者 [124] | |
杨舒 | 演员 [118] | |
张伦硕 | 演员 [119] | |
徐佳 | 演员 [120] | |
吴文璟 | 影视明星 [121] | |
演员 [98] | ||
演员 [99] | ||
舞蹈界 | 国际一级编导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55] | |
世界著名现代舞团“Martha Graham舞团”首席舞者 [55]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详情 |
---|---|
2003年 | 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优秀 [13] |
2008年 | |
2009年 | 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15] |
2021年 |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56] [74] |
2022年 | 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高校) [62] |
2022年 | 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 [61] |
2023年 | 入选“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57] |
2023年 | 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58] |
2023年 | 2023年度江苏教育新媒体工作争先进位单位 [59] |
2023年 | 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 [79] |
2023年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60]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四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住宿费6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2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